增強新興產業投資能力助推企業轉型升級 的調研報告
2024-07-03 13:36
轉型升級是企業發展永恒的命題。農發集團如何打破路
徑依賴加快轉型升級,是集團領導層一直以來關注的重點難
點,也是集團干部職工關心的熱點。結合主題教育調研,集
團黨委委員、副總經理傅德榮、集團專職外部董事王鵬翀帶
領投資發展部、產業研究中心及有關企業負責人到高校科研
機構、行業先進企業及集團內有關企業開展了深入調研,聽
取專家意見建議,與科研人員、一線員工座談交流,在聚焦
集團主業相關的科技農業和食品行業重點分析的基礎上,對
以增強新興產業投資能力為契入點、加快集團產業轉型升級
路徑進行了探索和思考,形成了相關思路和舉措建議。
一、農發產業亟待轉型升級
經過 30 年發展,農發集團產業體系已涵蓋糧油產業、
農產品流通平臺、特色種業和鄉村開發運營等四大板塊,為
我省糧食和農產品保供發揮了積極作用,但也存在較多依賴
既有發展路徑、新興產業發展不足、新增長點不多的問題。
主要原因在于:
一是綜合實力不強,對沖新興產業項目投資不確定性的
空間不夠。在 2020 年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100 強中,
農發集團雖列第 41 位,但與排名前列的中糧、新希望和首
農等實力相差懸殊。集團缺少能產生持續穩定收益的業務,
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弱,主營業務銷售利潤率偏低、人
均創利水平低。這樣的底子,實現當期財務平衡和滿足年度
考核已不容易,不太有余力做長期主義考慮。
二是農糧產業鏈基本形成,但以低端環節和傳統交易模
式為主,行業影響力還不夠,難以開展高水平項目合作。期
現結合等新的商業模式在布局推進,但體量不大、占比不高,
在大宗農產品市場的影響力、帶動力還不強;農產品流通平
臺服務模式單一,平臺黏性還不強。科技農業、種業、數字
農業等新興產業基礎比較薄弱,對創新要素缺少吸引力。
三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源頭動能不夠。集團研發投入總量
和結構不合理,缺乏高能級創新平臺和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。
2022 年,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約 2.1%,高新技術產品銷售
收入占營收比 1.1%;研發投入強度 0.03%。這些指標在省
屬企業排名均靠后。種業研究院尚在籌建,能否發展為類似
巨化集團研究院、機電設計研究院這樣的強有力創新源還有
待時間檢驗,其它產業板塊還沒有打造研發平臺的行動計劃。
四是可用于投資開拓新興產業的資本、人才資源不夠。
與其他省屬企業相比,集團自有資本較少,高資產負債率和
“短借長投”是多年來的常態;缺少上市融資平臺和資產證
券化工具,融資渠道非常單一;長期以貿易和涉農商業項目
開發為主,在專業技術型、研究創新型人才的積累上明顯不
足。
二、搶抓新機遇破解轉型升級難題的思路與舉措建議
(一)基本思路
2021 年,我國居民人均 GDP 已超 1.2 萬美元,按世行
標準,已接近高收入國家。反映在經濟社會結構變遷上,城
市化持續深化,長三角等區域一體化加速發展,居民消費規
模和水平不斷提升,這為我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。尤其是
立足長三角這個最具潛力的農產品和食品消費市場,但也是
競爭非常激烈、創新產品和服務層出不窮的市場,可以說機
遇和挑戰并存。
未來 5 年,要進一步實施資源整合優化、提升投資能力
能級,聚焦打造高能級糧農發展平臺,圍繞產業結構、區域
結構、產業鏈結構等的“轉”和“升”,推進結構調整和新
興產業布局,持續努力提升競爭力、影響力、抗風險能力和
塑造變革的能力。
在產業結構上,將有限的資源進一步向主業和關鍵環節
集中,加快提升行業影響和合作伙伴吸引力。聚焦國資委核
定的農糧食品保供、鄉村產業運營、科技農業等 3 大主業,
進一步實施專業化整合,做強貿易手段,做優終端產品,做
實為農服務。農糧食品保供板塊要以“強鏈、密網、優品”
為導向,提升建設糧油全產業鏈,織好織密全省農產品骨干
流通網絡。鄉村產業運營板塊要突出綜合整治和現代產業導
入,加大鄉村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探索,爭創國家和省級農業
現代化示范園區。科技農業板塊要加大力度,重點關注農業
食品新興產業五大賽道,走自主創新與合作創新相結合的道
路。
專欄:重點關注賽道
(1)特色種業,包括雜交水稻、油菜、瓜菜、花卉、中藥材、食用
菌等,加大基因編輯等分子育種技術應用;
(2)新型農業生產資料及涉農生產性服務業,如智能農機、生物飼
料(寵物飼料)、生物肥料、動物疫苗等;
(3)部分周期性波動幅度不大、行業集中度較高、種植養殖加工銷
售垂直一體化行業,如禽類養殖加工一體化;
(4)以農產品為原料的“新食品”,如植物提取物、功能性食品;
(5)顛覆性涉農產業:生物基材料、合成生物食品等。
在區域結構上,緊密結合國家和我省戰略任務布局,增
強產業投資與區域政策匹配性。積極參與長三角一體化、中
國(浙江)自貿試驗區等國家戰略的落地,努力取得一批標
志性成果。按照“一企一策”助力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
示范區要求,深入實施“創新改革開放”三個一號工程和“十
大行動”,加快打造“1+3”標志性成果。加大山區 26 縣投
資聯動,因地制宜開展優質糧油生產功能區、出口農產品訂
單基地、種子種苗種畜繁育基地等現代農業項目建設。
在產業鏈結構上,結合我省和長三角區域農產品和食品
消費升級趨勢,重點打造優質糧油、水產、禽類、瓜菜、飼
長”企業。以規模化糧源基地和糧食物流基地為核心,將產
前、產中、產后緊密聯合起來,加強我省惠農糧安政策共享,
使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企業增加收益。以現代化農產品交易平
臺為核心,以數字化促進產供銷有機銜接,加強應對農產品
價格波動的能力,打造長三角區域最具影響力的農副產品價
格中心。
(二)加快轉型升級的舉措建議
習總書記指出:“要增強企業創新動力,正向激勵企業
創新,反向倒逼企業創新”。推動轉型升級要有刮骨療傷的
勇氣和壯士斷腕的決心,也要有務實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,
關鍵是聚焦增強新興產業投資能力,“確立導向力-增強策
動力-做強保障力”,加快形成“探索-創新-迭代”良性循
環。
1、堅決確立導向力。在對子公司考核上,將轉型升級
納入改革創新范疇,顯著加大改革創新所占比重,把“創新
引領發展”這個指揮棒真正樹立起來。
將改革創新考核落到實處。適應國資委新的考核辦法,
改革與科技創新占比已大幅提高(130 分中占 35 分),集團
對子公司考核也要相應作出調整,顯著加大改革與創新所
(包括新增投資中新興產業投資占比、營收中新產品或新服
務占比等具體量化指標)占比重。堅決落實研發費用視同利
潤、基礎性研發費用再加計一倍等有效辦法。對在長三角大
中城市周邊購置房產土地,實施補鏈強鏈項目和新興產業項
目的企業,在房屋折舊和土地攤銷上予以考核折減成本。借
鑒機電集團的做法,對子公司創新發展能力逐年量化評價,
將量化的企業創新能力指標與凈資產收益率等經濟效益指
標一并計算。繼續堅持對非經營性利潤打折計入,對戰略性
新興產業項目產生的利潤可予以加計。
將支持鼓勵轉型升級的措施體系化、制度化。對集團內
三類企業(1.規模大,具有較強行業影響力的;2.創新性突
出,研發投入產出形成良性循環的;3.專業性明顯,在細分
市場有明顯優勢的),實施放權授權經營、分層分類考核等
試點。推廣國務院國資委“科改示范”政策,借鑒康恩貝公
司經驗,推動試點企業完善公司治理和風控體系、市場化選
人用人、強化激勵約束等“一攬子”改革。明晰試點企業“兩
會一層”權責清單,由董事會對經理層考核和提出聘任建議,
嚴謹規范實施經理層任期制。
2、夯實增強策動力。構建重塑集團轉型升級工作體系,
加大力度培育創新源,強化新興產業發展能力。
強化新興產業投資能力。以產投公司為重點平臺,堅決
推進市場化改革,進一步提升人才隊伍實力,增強評估、合
規、政策、資本運作等專業水平,快速提升農業食品新產業
形態投資能力。加快完成基金管理公司籌建,補足融資手段
不足的短板。增強與農業主管部門、行業協會、涉農科研單
位、龍頭企業、農創客等的有機聯系,加快構建農業食品新
興產業生態圈。
提升科技創新能力。鼓勵各企業切實加大研發投入,力
爭 2023 年集團整體研發投入強度到 0.15%以上,省屬 17 家
企業排名提高 2 個位次。集團實業經營為主的二級企業和種
養殖及優勢加工制造業三級企業均應設立研發中心或工程
技術中心,負責新產品開發或技術工藝優化,其他二級企業
應設立創新業務部門。密切關注省屬農業科技類事業單位改
革,爭取將已轉企或明確要轉企的劃入集團體系,對未轉企
的有科創實力研究單位爭取托管。
強化外部產業協作。深化和擴大與湘湖實驗室、之江實
驗室、省農科院、有關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,共建科創
聯合體、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平臺。加強與浙江大學、中國
農業大學、河南工業大學、江南大學、浙江科技學院等合作,
聯合開展博士后工作站建設,加強項目研發、人才培養等多
方面合作。加強與行業領先企業、產業鏈上下游優秀企業等
的深度合作,在合作發展中提升核心能力,提升產業能級。
3、系統增強保障力。在體制機制上,加強系統謀劃、
協同發力,鼓勵和不斷激發轉型升級動力。
完善頂層設計。建議設立集團科技與戰略咨詢委員會,
定期召集咨詢會議,對集團產業轉型升級計劃、科創載體平
臺建設規劃、重點項目工作方案、領軍人才引進和認定等提
出建議。進一步加強集團公司在轉型升級工作中的牽頭抓總、
承上啟下、統籌協調和指導推動作用。加強各級黨組織對轉
型升級工作的領導,將轉型發展納入二級公司黨組織前置研
究清單。統籌建立集團轉型發展基金,約 500 萬元左右/年,
對成果獲獎、新產品試制、項目預研、引進人才等予以配套
支持。開展三年一次集團轉型升級評價評比,對獲獎單位和
個人予以精神和物質獎勵。
加強共享協同。進一步加強新興產業項目信息、資金、
人才的協同,集團企業可組建小額基金共同開展項目投資,
爭取盡早投出有影響力的涉農新興產業項目。發揮產投公司
專業平臺作用及各板塊企業專業性,共享優質產業項目信息;
在盡調時,按項目需要和專業特長,組建跨企業跨專業人員
盡調小組。將集團內產業協同貢獻列入綜合考核和單項獎勵。
更多新聞
2024-09-03
2024-09-03
2024-07-03
2024-07-03
2024-07-03
2024-07-03
關注農發集團
深耕糧農產業高質量發展,致力于打造全國一流現代化糧農產業集團。
省農發集團微信公眾號
糧食集團微信公眾號
綠農集團微信公眾號
新農都公司微信公眾號
農都公司微信公眾號
實業公司微信公眾號
鄉投集團微信公眾號
產業投資集團微信公眾號
種業集團微信公眾號